把握粮食进口的平衡点

进口增速持续下滑

根据农业部市场司提供的数据,今年三大粮油谷物进口总量有所下降,但是进口情况又有所不同,其中小麦进口在10月开始反弹;而玉米、稻谷和大米继续呈现负增长。

国内供需形势较为宽松是三大谷物进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。从供给来看,今年我国小麦、大米和玉米连续多年丰收,供给十分充足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,达到60194万吨,比2012年增长2.1%,实现10年连续增长。从需求看,三大谷物需求有所下降。由于成本优势丧失,今年小麦替代玉米的饲料消费需求明显下降。但是进入10月份,小麦进口又呈现增长,预计今年我国小麦进口突破650万吨,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。

国际粮价回升,与国内粮价的差距缩小,是刺激粮食进口的重要原因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稻米进口上。由于国际米价上涨,特别是越南政府推出大米储备项目,大幅度提高稻米收购价,导致价格反弹,今年9月份大米平均出口价格比6月份上涨了5%,为每吨432美元。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,导致今年5月至8月期间国内大米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。

净进口趋势难改

今年小麦、玉米、大米进口量,还是保持净进口态势,根据农业部市场司提供的资料,2013年1至10月,我国谷物净进口985.3万吨。专家表示,我国三大谷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。

谷物净进口局面的形成,除了供不足需这个基本因素外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外谷物价格差距造成的。

造成我国粮价高于国际粮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生产成本上升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2006年至2011年,我国三种粮食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分别上涨了85%和119%,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涨,直接推高了粮价。二是与国家现行的价格支持政策有关。近年来,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,稳定粮食种植面积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或临时收储价格,使国内粮价保持温和上涨态势。

从目前进口趋势看,未来粮食进口还会持续。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了难得的”十连增”,但是受土地、水等资源的限制,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,粮食供给压力仍然很大。利用国际市场填补国内粮食缺口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加强粮食进口管理

目前三大谷物进口总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不是很大,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。但是,从长远来看,粮食进口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农业造成冲击。在此背景下,国家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,稳定粮食种植面积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

国家还需要加强粮食进口管理,通过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关税配额政策,为国内粮食市场筑起一道保护屏障。特别是在国内小麦、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背景下,加强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,可以避免国外廉价粮食过度进口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,对粮食产业造成损害。根据国家发改委2012年10月公布的2013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,小麦、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的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2215.6万吨,其中小麦963.6万吨,玉米720万吨,大米532万吨,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不到5%,基本上不会改变我国粮食产需的基本面。从目前进口趋势看,三大谷物进口量很难超越2012年1398.3万吨的进口总量,更不会突破今年的进口关税配额总量。

  • 作者 mdly
  • 发布时间 下午2:07
  • 2013年12月13日

显示评论

沙发 还在


添加 评论

不允许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