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豆进口占半壁江山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我国粮油总产量达60193.5万吨,比上年增长2.1%。这意味着,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自2004年以来的“十连增”。不过,粮食产量“十连增”的背后,我国粮食自给率却在降低,到2012年底,这一数字已跌至86%。
专家分析,粮食进口量增加主要是国内粮食结构性问题,其中大豆进口是主要因素。而伴随城镇化、消费升级及农产品加工的影响,都促使了粮食进口量增加。
可能成为最大小麦进口国
今年,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,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。不过,虽然伴随并不“风调雨顺”的气候,我国粮食产量依然实现了沉甸甸的“十连增”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29日发布的数据,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跨新的千亿斤目标达到60193.5万吨,比上年增长2.1%。
“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,也是一个高点,这个高点是在成本涨、灾情重的情况下取得的,来之不易。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12月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。
然而,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,中国同样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,粮食“十连增”的背后却掩饰不了“丰年缺粮”的现实。海关数据显示,近年来粮食进口数量逐年递增,其中2012年中国粮食贸易总金额为1757.7亿美元,其中进口1124.8亿美元。贸易逆差为491.9亿美元,同比扩大44.2%。
分项数据显示: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521万吨,增幅197%;进口小麦368.86万吨,增长195.37%;进口大米232万吨,增长305%。以上三种主粮的总进口量占当年国内粮食总量的1.9%。
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“全面进口元年”后,中国对小麦的进口也不断增加。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,2013至2014年度,国内小麦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,创下9个年度以来新高。可能在今年超越埃及,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。
进口增加主因是结构性问题
在韩长赋看来,粮食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,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。他解释,我国人口在绝对增长,城市化人口在快速增加,伴随生活水平提高、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,都增加了国内对粮食需求。
仅以城市化为例,农村流向城市人口增加的粮食需求就不容小觑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,2013年农民工年人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高119.14公斤,比城镇居民高51.04公斤。而一个农民从农村融入城市,每天消费的粮食要增加20%左右。
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张照新看来,我国粮食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。品种方面,我国粮食进口量最大的是大豆,这占据了粮食进口的半壁江山。在品质方面,部分优质麦专用面粉国内生产不了,需要从国外进口。
从贸易角度讲,韩长赋分析,由于价格因素,国际上一定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。他转而表示,我国进口的粮食总量并不多,去年谷物进口也就200多亿斤,占总产量的比例很小,今年1月至9月进口的数量也是下降的。
- 作者 mdly
- 发布时间 下午2:33
- 2013年12月19日
不允许评论